胰島素簡介

很多病友們都知道,當糖尿病控制不好時醫師就會建議需要施打”胰島素”。
那到底什麼是胰島素? 為什麼要打胰島素?

我們人體的血糖主要是由許多器官所分泌的內分泌激素(或稱作賀爾蒙)來調控,如胰島素、昇糖素、腎上腺皮質素、腎上腺素、甲狀腺素、腸泌素…等等。

人體的胰臟會分泌胰島素或升醣素

其中由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就是透過一連串的機轉來降低血糖的一種激素。如:減少醣質新生、增加肝糖合成、增加肌肉組織血流、增加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等等

胰島素的歷史

  • 1901年尤金·奧培(Eugene Opie)提出糖尿病是由於胰島部分或全部損壞所導致的。
  • 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丁與約翰·麥克勞德(John Macleod)合作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並成功地應用於臨床治療,兩人也因為發現胰島素而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在1922年前,糖尿病是一個無法醫治的疾病。就由這個突破性的醫學發明,班廷在1923年成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獎者,時年32歲,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來最年輕的得主。)

此後研究不斷出新改良胰島素,胰島素也從一開始因為動物胰島素不純、容易造成免疫反應,一直到現在改良出許多種產品以及施打方式。

  • 動物胰島素
    不同種族哺乳動物(人、牛、羊、豬等)的胰島素分子的胺基酸序列和結構稍有差異,其中豬胰島素與人的最為接近。動物胰島素是最早應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胰島素注射製劑,一般是豬胰島素,豬胰島素與人胰島素存在1至4個胺基酸的不同,因此容易發生免疫反應,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胰島素過敏反應,並且由於其免疫原性高,容易反覆發生高血糖和低血糖,容易出現胰島素耐藥
  • 人造胰島素20世紀80年代,人們通過基因工程(重組DNA)製造出高純度的合成人胰島素,其結構和人體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一樣。對比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較少發生過敏反應或者胰島素抵抗,所以皮下脂肪萎縮的現象也隨之減少;由於人胰島素抗體少,所以注射量比動物胰島素平均減少30%;人胰島素的穩定性高於動物胰島素,常溫25℃左右常溫可保存人胰島素4周。在起效時間、峰值時間、作用持續時間上不能模擬生理性人胰島素分泌模式。需在餐前30分鐘注射、有較高的夜間低血糖風險。
  • 胰島素類似物
    20世紀90年代末,在對人胰島素結構和成分的深入研究中發現,對肽鏈進行修飾: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胰島素肽鏈上某些部位的胺基酸組合;改變等電點;增加六聚體強度;以鈷離子替代鋅離子;在分子中增加脂肪酸鏈,加大與白蛋白的結合,均有可能改變其理化和生物學特徵,從而可研製出更適合人體生理需要的胰島素類似物(insulin similitude)。

胰島素治療的使用到今還不到一百年,但已經造福了許多糖尿病患者,但仍有許多病友仍然不了解胰島素及胰島素注射對於糖尿病治療的重要。而現在的醫療器材技術也好,許多廠商的胰島素筆針操作也相當方便,而且針頭也都越來越細,跟頭髮的粗度差不多而已,因此患者真的不需要過度恐慌胰島素注射。
因此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胰島素,才能更加避免糖尿病的危害。

目前醫學專家仍不停的研發或改良胰島素。還有一些新的胰島素注射方法不斷出現,像是連續胰島素注射吸入式口服式的胰島素等等。
期待未來這些新的技術及胰島素改良可以讓病人更方便而且減少病人的不適,並且也能增加接受度,也能讓糖尿病的治療越來越容易!!!